月魂 150cm×150cm 布面油画 1986年 认识刘云先生大约不到十年,那时刘云先生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系列作品展。2016年,“云峰有约——刘云中国画作品展”在关山月美术馆盛大开幕...
为推动国家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宝丰集团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日前决定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中国美术馆各项事业发展。7月20日,捐赠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该馆建馆以来首次接受大额社会资金捐赠。 此次捐赠方宁夏燕宝慈...
开放之初,为满足民众参观愿望而开放的故宫博物院中路游览线路图。资料图片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数百年皇家宫禁对外开放,紫禁城从此由皇家私产变作国家公产。 ...
【藏品的故事】 阎次平,南宋画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他生于艺术世家,承继家学渊源,潜心钻研绘画技艺。孝宗隆兴(1163—1164)年间,阎次平任画院祗候,后获将仕郎衔,以精湛画艺在南宋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艺点·美术作品与抗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阔史诗,诸多艺术家以书画凝聚力量,展现家国情怀。而其中,木刻版画以其特有的刀木印痕与强烈的黑白张力,成为鼓舞国人团结...
“书在匡庐—庐山历代题刻研究展”展厅现场 江西省美术馆供图 在国际上,能否独立策划优质展览,是衡量美术馆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2016年,文化部启动“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简称“青策计划”),便...
饮(木刻版画) 34×26.3厘米 1940年 力群 湖北美术馆藏 力群的木刻版画《饮》创作于1940年。作为湖北美术馆馆藏,该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真实的生活状貌,凸显了人民的力量。 作品...
人勤路宽(国画) 1982年 王小晖 山东美术馆藏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画人物画以时代变迁中的“人民”为表现对象,既立足传统技法与笔墨程式,又吸收现代观念与创新思维,构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独特美学体系。这种艺术实践彰显了中国画人...
“笔迹溯源——空天视角下的关山月写生之路”展览现场 关山月曾言:“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一个“动”字贯穿了关山月的美术历程,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西南、西北乃至南洋与欧洲。他的山水画写生作品于“动”中求变,在“...
“溯流而上:央美建筑青年创作展”现场 7月1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矶崎新: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展览和“溯流而上:央美建筑青年创作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矶崎新: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
印象·日出(油画) 1892年 莫奈 薄雾中晨曦微露的码头,起重臂已经张牙舞爪做好忙碌的准备,远处浓烟滚滚,三艘摇曳的小船由近及远,朝阳向海面投射下几缕倒影……莫奈的《印象·日出》用简单的笔触就带给观众丰富的感知和无限的遐想。 ...
齐白石于1952年创作的《多子》,蒋兆和在1938年创作的《与阿Q像》,丰子恺于1960年创作的《儿童不知春 问草何故绿》,刘开渠在1946年雕塑的《母与子》,新凤霞与黄苗子、吴祖光在1987年共同完成的《寿桃》,吴瀛于1947年创作的《...
盛夏的桃子清香四溢,成为大暑节气的专属美味,而在丰熟甜美之外,还藏着古人长生不老的奇幻梦想。 仙桃延寿之说源远流长。《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天宫蟠桃的“名场面”令人难忘。而东方朔盗桃的故事更是将仙桃带来的长生梦演绎得淋漓尽致...
景德镇,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瓷器之都,因其独特的陶瓷艺术而享誉全球。新媒体浪潮下,信息传播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这既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剖析新媒体视域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景德镇陶瓷文...
《家园》90×90cm 2017年 时间苍茫,往事依稀。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长安山求学时就认识徐里,我在文学之路上下求索,他在艺术海洋遨游远行。而今叫人惊叹的是,他奔驰与绽放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显然,他已走得更高更广更远。...
几枝清梅心花放 高13.5cm 口径15.5×15.5cm 2025年 乙巳暮春应友之邀赴景德镇画瓷,车至三宝陶源谷艺术生活街区南向直行约七公里,穿闹市,过三宝篷、三宝别院复向前行,游客渐少。向东拐上坡,见一栋三...
此前,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员将院藏史前玉器进行点交。(山西博物院 供图) 记者18日从山西博物院获悉,《黄河玉石之美——碧村与清凉寺出土的公元前两千纪玉器展》将于当地时间23日在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开展,共有来自山西碧村与清凉寺遗址出...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光影定格,丹青绘景……”在汕尾,文艺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千万工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来,汕尾市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连续两年获评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城乡面貌焕然...
马来西亚彭士驎绘《黛玉葬花》(局部)。图片由作者提供 “黛玉葬花”堪称《红楼梦》中最富诗情画意,也最适合视觉呈现的场景之一,不仅引得很多丹青妙手描绘其情状,在民国时,甚至还有不少少女模仿梅兰芳的黛玉葬花扮相,去照相馆留下倩影...
2025年暮春,我第一次踏上嘉兴的土地。不论是庄严的会堂,还是灯红酒绿的街巷,走到几处都听到“项元汴”这个名字。谁是项元汴?我赶紧查资料:原来他是明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文化大名人,是富甲江浙一方的大商人,是一代鉴赏家、收藏大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