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南田说,作画不能只关心“大地欢乐场”,而要“于境上求之”,境,可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也可以是“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印万川,圆满俱足”说的是月亮像印章一样,盖在了祖国大地,让千川百流都有了月亮...
李勇《闫家茆写生之一》,25cmX36cm 所谓写生,于画家而言,本不该说三道四,这压根儿就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的日常状况,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硬生生地将写生与那般“哲思”,“理念”撕扯在一起,计较多了,...
从211件故宫珍藏文物中,探究清代宫廷设计师们如何慕“古”求“新”。7月4日,“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追踪一件仿古艺术品的诞生”为序幕,以清代宫廷艺术为背景,探究中国造物如何“通古今之变”。 ...
赵丽宏绘 【边写边画】 明人张岱有妙语:“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活着,除了自己谋生的职业,如果没有一点爱好,没有一点闲情逸致,那一定是无趣至极。 读书、听音乐、书画,是我一生的...
青海海西州野牛沟岩画中的马车图像。汤惠生摄/光明图片 【学术争鸣】 青海黄河源发现的石刻,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36个字的完整叙事告诉了我们一件任何...
1985年建馆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十分重视文物史料征集工作,迄今已征集10.6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222件(套)。这些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文物史料,共同构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加害方、受害方和第三方的完整证据链...
美籍华人鲁照宁(左)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美籍华人鲁照宁将其搜集的89件(套)反映日军在南京等地暴行的抗战文物史料,无偿捐赠给侵华...
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7月1日,“丹青映党辉 笔花绘新景”北京市东城区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在风尚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94幅(件)作品,通过主展与巡展联动、创作与美育结合的形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献上真挚...
学生参加“千年船说”船文化研学课程 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舟山博物馆的民俗展厅里,一群小学生屏息凝视着渔船模型,手中的平板电脑闪烁着任务提示:“寻找三艘船的秘密!”另一层的历史展厅中,“小商人”...
温馨港湾 212cm×170cm 纸本墨彩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9年 徐惠泉的《温馨港湾》,饱含人文深情的佳作,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舞台上,静静诉说着属于渔港、属于生命的故事。 画中,惠安女群体是绝对的主角。她...
刘杰 《林州石板岩写生》 油画 70cm×100cm 2023年 当代中原美术的繁荣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的持续深耕密不可分。在几任主席的带领下,河南美术界团结一心、兢兢业业、勇于开创,推动了中原美术的发展。刘...
我家墙上的镜框里,镶嵌着一双金色的雕塑手。这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瘦削却刚劲有力,深布皱纹却散发着优雅的艺术灵动之气。这是一双丹青妙手,是我的父亲李剑晨先生(1900年—2002年)在其100岁时,从他双手上拓下的模型。我的父亲是一...
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下称“北京双年展”)面向全球征稿,并拟于2025年12月31日至2026年2月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据悉,自2003年起,北京双年展已成功举办9...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王子耕创作的装置作品《苍穹》。 中国人一直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哲学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关联,“生生不息”揭示了宇宙万物自生自化、循环不止的动态秩序。 装置作...
时境建筑建筑师张继元、卜骁骏创作的装置作品《敦煌·共熠》。 敦煌莫高窟自公元366年始凿于鸣沙山岩壁,历经千年营造形成绵延约1600米的石窟群,这座佛教艺术圣殿不仅承载着东方信仰,更成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的见证。这种...
景德镇,这座被誉为“瓷之源、茶之乡”的城市,其诞生与繁荣始终与“瓷、茶”的开发历程紧密相连。如今,瓷茶文化已深深融入景德镇的城市文化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基因与特质。数字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景德镇瓷茶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
中国画《群英谱》之“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主创贾广健、徐展、武欣、杨可、周乐、张美中等。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以高尚情操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代人踔厉奋发。为平凡英雄画像、为火...
2020年7月,侯光良带领学生在野外辨认石刻。光明图片 【学术争鸣】 青藏高原是研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在高原的前期调查研究中发现,古代...
【学术争鸣】 看到了秦“昆仑石刻”的报道,这几天学界、社会各界都在热议这件石刻的真伪,我也从文字和书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秦纪功刻石中《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
【学术争鸣】 秦“田翳采药昆仑”石刻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西北岸,最早发现于2020年7月5日,首次见载于侯光良《昆仑上下——青海的史前文化》一书,然并未进行正确的释文和深入的考证。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