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9-03 10:30 阅读量:19
导读 :
孩子们在威海市群艺馆参加非遗研学活动 威海市群艺馆供图
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大海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涛声,参观独具胶东海洋文化特色的非遗展馆是什么体验?对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小学生而言,这种体验每年暑假
孩子们在威海市群艺馆参加非遗研学活动 威海市群艺馆供图
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大海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涛声,参观独具胶东海洋文化特色的非遗展馆是什么体验?对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小学生而言,这种体验每年暑假都可以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简称“群艺馆”)实现。
“寻迹·非遗”研学活动是威海市群艺馆持续多年的公共教育品牌。群艺馆利用自身非遗资源策划活动,且每年设置不同主题丰富研学体验。今年暑期的海草房研学专场就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目光。
“以石砌墙,海草苫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活动现场,海草房建筑技艺传人结合威海市群艺馆的海草房展陈,给孩子们讲解了胶东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建造房屋的海草源自近海,在海里生长一段时间后会随着海浪成团冲到岸边。”学生家长韦海东是土生土长的威海人,他回忆,小时候村里只要有人建房,就会到海边收集海草,经过晾晒后的海草变得非常柔韧,成为建房子的原料。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但对于本地文化传统了解得不多。”韦海东说,“寻迹·非遗”研学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注重讲解本地故事,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寻迹·非遗”研学活动举办的初衷。威海市群艺馆馆长赛序浩介绍,近年来,不少文博场馆通过举办非遗研学活动扩大服务范围,但非遗研学的目标不是为了热闹,而是让学员学有所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活动内容必须能跟孩子们产生共鸣。今年暑期的“寻迹·非遗”研学,最后一个环节都是体验古法造纸。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因为孩子们平时在学校跟纸张打交道很多,但纸究竟怎么来的,很多人并不清楚。
目前,威海市群艺馆的非遗展馆已经开放5年,每年寒暑期都有研学活动,群艺馆也在不断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如引入传承人作为特聘老师、布置更具体验感的非遗教室、组织学员到非遗工坊进行现场学习。
“每次研学后,都有孩子主动提出到非遗展馆当志愿讲解员,受众的积极性在上涨,文博场馆也要搭建更大的舞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赛序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