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8-28 10:30 阅读量:49

导读 :
  【摘  要】本文以唐代敦煌藻井纹样为研究对象,梳理其风格嬗变与文化内涵,剖析藻井纹样的艺术特性,探讨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具体转化路径,并通过品牌视觉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包装设计等具体案例,分析敦煌藻井纹样作为传统图像

正文 :

  【摘  要】本文以唐代敦煌藻井纹样为研究对象,梳理其风格嬗变与文化内涵,剖析藻井纹样的艺术特性,探讨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具体转化路径,并通过品牌视觉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包装设计等具体案例,分析敦煌藻井纹样作为传统图像资源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创新策略,以期为未来敦煌艺术元素的现代转化和文创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敦煌藻井纹样;文创设计;创新应用;唐代艺术;文化传承

  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传统文化的IP化逐渐成为文创设计的路径之一。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代表,其视觉符号的现代转化不仅丰富了当代设计语言,也成为激活公众文化记忆的有效载体。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体系蕴含着中西文明交融的历史印记。唐代藻井纹样是敦煌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宗教哲学、世俗审美以及多元文化的视觉模式。当下,敦煌艺术元素在现代文创设计中大多只以简单复制或符号拼凑的形式出现,很容易丧失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图案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与延伸。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的演变特征

  ☆历史分期中的风格嬗变

  唐代是敦煌藻井艺术的黄金时期,其纹样风格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展现出由简至繁、由宗教性向装饰性转变的趋势,反映出佛教艺术的发展轨迹,为当代文创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风格资源。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延续北朝遗风,构图以八角、圆形为主,中心多绘莲花、宝相花等佛教元素,线条简练,色彩沉稳,具有浓厚的宗教功能性与仪式感。盛唐时期,藻井构图更加复杂,题材趋于多元,飞天、忍冬纹、天宫图等广泛出现,色彩饱和度高,装饰性与视觉冲击力显著增强,体现出唐代文化的开放与审美的多元。晚唐时期,藻井趋于程式化,图案重复性增强,但装饰逻辑依然严谨,整体风格转向内敛与规整。

  风格嬗变过程为唐代敦煌藻井的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选择。初唐纹样可用于营造庄重氛围,盛唐图案适合高视觉冲击的品牌与产品设计,晚唐风格可用于简约现代的表达。在当前极简主义设计趋势下,简洁规整的图案语言与现代产品之间存在高度兼容性。设计者可以借助唐代藻井的形式,打造具有东方意蕴的现代文创,让产品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层嵌入。

  ☆文化内涵阐释

  在唐代敦煌艺术中,藻井纹样作为洞窟顶部装饰的重要构成,承载了深刻的文化象征。纹样多采用中心对称的放射状构图,中心图案多为莲花、宝盖、摩尼珠等元素。图案从中心逐层扩张,层次分明,映射出宇宙秩序的观念。藻井中的几何形体也有象征意义,八角结构寓意“八正道”,圆形代表圆满,方形体现稳定秩序。这些形式意义深远,构建起具有文化底蕴的视觉语言。此外,唐代藻井纹样还吸收了联珠纹、葡萄藤纹、忍冬纹等大量异域元素,反映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成果。[1]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的艺术特征

  ☆构成及分类

  敦煌藻井艺术的构成丰富多样。其为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名,通常由中心图案、放射图形与边饰图案三个部分构成,形成稳定而富有节奏感的视觉结构。藻井的中心图案多为莲花、摩尼珠、宝盖或八瓣花等宗教图形,中心图案之外多采用花瓣形、云纹、火焰纹等环绕布局。边缘部分则多以卷草纹、忍冬纹、联珠纹等连续图案收边,使整体构图在动感中保持稳定与完整。

  从形式上看,敦煌藻井可分为方形藻井、圆形藻井、八角形藻井及复合结构藻井。方形结构多用于较小的洞窟或佛龛,强调稳定感。圆形与八角形结构则常用于主室大顶,增强空间感与仪式性。复合式结构则结合多种构图方式,具有更高的艺术复杂性。

  ☆艺术图案的审美特征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与艺术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识别性与艺术张力。唐代藻井图案在保持宗教性的同时,也展现出高度的审美追求。在造型设计上,其追求对称性与秩序感。图案多采用几何构图与轴线对称布局,通过花瓣、云纹、火焰纹等图案重复排列,营造出中心旋转效果,形成明显的视觉中心,提升空间神圣感,这适合用于现代徽标、图案组合和版式编排中。在色彩运用上,唐代敦煌藻井纹样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盛唐时期藻井色彩以红、金、蓝为主,强调色彩对比与层次感,整体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藻井色彩主要服务于装饰和宗教气氛的营造,这对文创产品中的品牌识别、视觉引导等具有启发作用。在艺术风格上,这些图案融入了中亚和波斯等地的装饰风格,形成具有地域交流特色的视觉语言,在当下的跨文化设计语境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潜力,适用于时尚、科技、文旅等领域的视觉表达。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通过符号转化与文化叙事实现了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以敦煌研究院文创产品中的“三兔共耳”文创镜为例,其标志设计提取藻井中的三兔共耳纹样,产品中心为三只兔子在莲花中奋力追逐、耳朵竖立,外围则是飞天裙带飘飘、翱翔天宇的视觉装饰,整个画面在缤纷色彩与生动造型的映衬下充满跃动感。该文创产品结合现代设计的简洁性原则,将该纹样背后的文化故事融入品牌宣传中,让消费者在接触品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这种用符号转化的过程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文化基因,又使其适应现代品牌的视觉传播需求,强化了受众对敦煌文化的认知。

  ☆文创产品设计

  在当前的文创产品开发实践中,唐代敦煌藻井纹样的应用不仅要体现文化特质,还需与现代使用场景相融合。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的敦煌诗巾项目为例,产品借助数字化技术,让用户可通过手机程序自由选择和搭配不同样式的诗巾图案,下单定制诗巾实物。该产品依托腾讯云技术,实现了云上设计、AI模拟试戴以及实物定制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交互式体验让用户主动参与设计,强化了传统纹样的实用价值,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价值和传播方式。[2]

  ☆包装设计

  在文创产品的传播路径中,包装也是传达品牌形象的重要媒介。唐代敦煌藻井纹样与现代包装设计具有高度适配性。设计师通过对藻井图案元素的提取与重构,能构建出兼具审美性与文化性的包装视觉系统。藻井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需解决文化传播与商业诉求的平衡问题,避免过于商业化。例如八马茶业茶礼包装设计的灵感源自莫高窟的莲花藻井。包装将敦煌文化与八马的品牌文化相结合,以飞马、飞天、藻井纹样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有“井”上添花的美好寓意。内盒描绘了从中国东南海滨到西北大漠的宏伟画卷,寓意南方嘉木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相遇。产品与包装相得益彰,大大降低了产品包装的商业感。这种设计方式将传统图案作为符号嵌入产品,在商品与用户之间构建出审美与文化共鸣的新通道,实现了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

  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策略

  ☆设计理念创新

  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时代语境下,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在文创中的创新性应用需突破传统临摹与符号拼贴的表层转换。基于符号学理论,其设计理念的创新表现为对纹样视觉符号系统的解构。设计师可以提取原本的纹样框架、几何结构,解析藻井纹样颜色构成的矿物色彩体系,诠释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实现从装饰元素向文化载体的功能转化。如2024年底爆火的故宫文创“藻井冰箱贴”,运用参数化设计重构花瓣层叠关系,设计多层可拆卸组合,兼具把玩性与观赏性。这种设计理念的创新也体现在文化叙事上。设计师要打破唐代藻井纹样从中心到边缘的传统构图,将井心、边饰、垂幔等元素进行碎片化重组,构建多维度的视觉叙事空间,通过正负形转换组合,形成适用于笔记本、书签等载体的文创图案。

  ☆技术赋能

  设计师通过运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可以打破传统表现方式的束缚,为藻井纹样的创新创造机遇。如借助3D建模技术对藻井的立体构造和纹样细节进行还原,再搭配VR技术,把虚拟的藻井纹样叠加到现实场景之中。游客用手机扫描产品就能以动态形式在手机镜头上呈现与现实互动的场景,达成古今文化的交流。AR增强现实与沉浸式交互技术的运用,也拓展了敦煌藻井纹样的应用边界。以藻井纹样为基础开发的互动展览、数字装置艺术、可穿戴设备等项目,借助多模态技术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度,让藻井纹样不再仅是静态的视觉图像。这些技术赋能有效提升了设计的表现力与传播力,也助力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丰富文创的呈现形式

  优秀的文创设计除了美观外,还应该追求实用性。第一,设计师可以将敦煌文化中的各种造型元素与文具、餐具、化妆用品等产品造型相结合,传承敦煌文化。第二,设计师在体验性产品的文创设计中可以增强用户与文创产品的交互,让文创产品在声音、视觉、味觉等不同层面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官体验。第三,设计师可以创新文创产品的类型。近些年,泡泡玛特等潮玩的爆火不断拓宽产品的种类,敦煌藻井纹样的文创产品也应该学习市场主流的文创形式,在盲盒、IP玩具、手机壳、拼图、香薰等形式上进行研发创新。第四,设计师可以将美好寓意赋予文创,提高文创的附加值。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具有美好寓意的文创产品。敦煌藻井纹样蕴含的吉祥寓意可应用于香囊、文具等文创产品,契合祈福、升学、纪念等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产品的情感附加值与文化亲和力。[3]

  结语

  对唐代敦煌藻井纹样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性的深入剖析,能够明晰藻井纹样在构成、审美等方面所具备的独特性,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装饰美学的认知。未来,设计师还需依据用户反馈来优化设计,增进文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呼应。唐代敦煌藻井纹样的创新性运用,是我国文化自信与科技助力相互交融的体现,只有立足于文化本身,借助技术创新,才能在文创设计领域延续敦煌艺术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敦煌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彦彤,孙立.敦煌壁画藻井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天工,2023(23):48-50.

  [2]杨佳晨.基于唐代建筑藻井的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发展[N].中华建筑报,2024-10-15(009).

  [3]柏清,任宇翔.基于非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作者冯川系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本科生,申舒丞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培建系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