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守正出新——徐里书法中的传统根脉与时代新境

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8-26 10:30 阅读量:35

导读 :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路径,在继承传统笔墨精髓的过程中,许多书家都在试图创建新的书法图景,所以,理论与实践一直争鸣不断。但徐里先生作为一位著名画家,却一直遵循了书画同源的理念,他的书法实践始终坚守的是对传统的敬畏,让书法运营在学术与审美融合的探

正文 :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路径,在继承传统笔墨精髓的过程中,许多书家都在试图创建新的书法图景,所以,理论与实践一直争鸣不断。但徐里先生作为一位著名画家,却一直遵循了书画同源的理念,他的书法实践始终坚守的是对传统的敬畏,让书法运营在学术与审美融合的探索中。他的书法作品既没有脱离开传统的核心文脉,又让笔墨语言转化为清晰的实用美学理路,逐渐成为传统精神与时代审美交融的新语境。事实上,徐里先生的专业是绘画,他的美学功力和技艺水准有目共睹,赏读他的书法切不能以名家的视角解读。但他的书写是对传统正脉的坚守,而且是从笔法到气韵的溯源中去寻找书画同源的根脉。解读徐里先生的书法实践,可以感觉他体悟了书法之魂首在笔法的原则性。尤其在徐里的书法作品中,能够捕捉到他对传统笔法体系的恪守而构成的范式,无论是行楷的稳健和劲力,以及行草的灵动洒脱,在横竖点画之间都可见古典笔墨之法度。他的行楷取法颜柳之骨力,起笔藏露相济落墨兼具刚柔,行草则融合了“二王”的飘逸与米芾的跌宕,笔墨自然而展现出的气象之美。徐里先生的书写追求传统与时代审美的和谐,笔墨线条的浓淡枯湿终究都在传统法则规范中流转。他的书法不求新奇而又规避了在守正变革中笔法本真的流弊,在章法布局上他深谙“计白当黑”的传统美学法则。而在书法作品布局上并非随意,且遵循了疏密得当收放自如的韵律节奏,作品整体气韵在舒畅中体现传承古典的意象之境。徐里先生对书法传统与时代审美的坚守,让作品保持了书写本质上的笔墨文化基因,相较那些消解汉字本源的“笔墨创新”多了些大美视野。

客观上说,徐里先生的书法实践并非以传承再现传统,而是以学术性的探索去寻求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是建立在时代审美基础上的笔墨新境。书法讲究的是一个法度,既然是法度就具有它形式上的规范,首先是对汉字本身的书写性,违背对汉字的书写规范就不能成为书法。所以,从徐里的书风演变就能清晰感知他在学理上的精进,他的书风不仅追求字形的规范,而是通过行书与碑帖的高度融合,还原了传统书写功能的文化内涵和新语境。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传统的韵味又兼具时代审美,且对书写的技艺探索融入实践运营中。因他的笔墨语言构建具备了理论支撑,从而避免了盲目创新的空洞。从审美意义上去观察他的书法,在绘画的框架内寻求线性的多元和统一,呈现出古朴自然与峻拔奇伟的劲道书风。徐里先生的书写风格不仅表现在学理上,他不刻意追求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而是从汉字结构的内在逻辑出发,在笔画的伸缩与结体的欹正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如果去审视他的行草作品,舒阔的布局与字体解构的流畅感,无形中构建了传统与时代的默契融合。他的书写形式是对笔墨线性的抒情和理解,在保持字法辨识度的前提下,强化笔墨的情感张力。他作品格式始终以传统为基础,展现出守正与新境的学术自觉。书写是一种修为,从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感觉作者的文化休养,而不是追求怪异的笔墨创新。

徐里先生的书法实践是多面的,他的草书也是笔墨游仞于规矩与尺度间,所表现出行云流水和藤蔓缠绕般的风景。因徐里先生性情的开阔与豁达,在随意而旋转间能够寻找书写的通畅和流转。他的草书笔锋多变奔放而不浮,书写风格犹如流云溪水,技法纯熟而把控到位。他草书在行笔中看似劲力却挥洒自由,笔法在弯曲间赋予一道沉稳的底线。从徐里草书作品的章法间能窥探出王羲之的踪影,线条勾转有山谷道人的养分,用笔奔放吸纳了王铎的个性。在书写的法度间流布出雄浑开阔,而洒脱神韵且笔锋秀丽。草书墨法在书写技巧中至关重要,多以浓淡相适柔润舒展而变化,才能发挥出阔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徐里的书法实践,表现出笔墨中的文化担当,以及在传统精神中的当代诠释。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价值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徐里的作品蕴含着对“文以载道”的传统和坚守,无论是书写牌匾或词语还是应酬和习作,其笔墨间传递出的不仅随性而是刚健有为。他以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面对书法,恰是切合了“道法自然”的艺术释解。他将文化品格融入笔墨的创作态度,让他的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艺展示,成为传统笔墨融入当代审美精神的重要媒介。从传统的书法视角看,徐里的书法是对古典书法的敬畏和延续,从学术维度审视,他的书写是表达了对书法史论的深刻理解与理性创新。在传统与当代转型的实践中,他以笔墨为桥,既守护了书法艺术的文化根脉,又为其注入了符合时代审美的生命力,这正是他的书法在传统与美学维度上的价值所在。徐里先生毕竟属于一位优秀画家,尽管书画同源,而不能以书家的技艺标准评判,能从笔墨传承走向当代新境足矣。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