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建立“终身教育书院”,打造“学习型养老”模式

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3-15 10:30 阅读量:147

导读 :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求。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不仅因环境问题,更因缺乏文化生活与社交,产生“被安置”的孤独感。而艺术、文化、教育是滋养心灵

正文 :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求。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不仅因环境问题,更因缺乏文化生活与社交,产生“被安置”的孤独感。而艺术、文化、教育是滋养心灵、激发创造力的关键。在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的赋能下,养老院有望从传统的“护理中心”转为“文化书院”。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可形成以下模式:

第一,建立“终身教育书院”,优化养老环境。设置书画室、音乐厅、手工艺工作坊、科技体验区等文化空间,鼓励代际共学,促进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互动。

第二,设立老年艺术与文化课程。如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课程,增设数字艺术、短视频创作等新内容,吸引“年轻化”老年群体。

第三,发展“智能+文化养老”。引入AI健康监测、远程医疗、智能陪伴系统,帮助老年人便捷获取医疗与生活服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线上课程和VR体验,让他们轻松感受世界文化。

第四,打造“文化疗愈”体系。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开发音乐律动、触觉艺术等非语言疗愈项目。开展“家庭口述历史项目”,鼓励老年人与家人互动整理人生经历,通过影像、口述历史等方式记录并传承。

第五,建立“适度劳动养老”机制。设立“文化贡献者”荣誉体系,鼓励退休教师、医生、手艺人担任“公益导师”,并颁发实体或数字勋章,推动“以劳养老”模式。

第六,设立“文化养老专项基金”。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养老文化基金,支持终身教育书院的发展。鼓励老年人通过教学和创作获得基金支持,手工艺品可入选书院展览、口述历史被档案馆收藏、创作故事出版成册——让老人的智慧被看见、被传承。

第七,文化地标式养老,融合文旅共生。创新银发旅游,开发“养老院—文化遗产”联票,老人可旅居、导览,实现“以文养院”。

吴为山建议:由民政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动,将终身教育书院纳入养老体系,给予政策扶持;先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捐赠、社会众筹等方式筹集资金。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传播“文化养老”新形象,扭转社会刻板印象。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