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花朝寻雅韵

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3-02 10:30 阅读量:41

导读 :
怎样才能过一回古画里描绘的风雅生活呢?想象一下,簪花漫步、吟诗作画、围坐品茗,何其美哉。好在,春日里的花朝节如期而至,为我们送来了一个难得的体验机会。 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诗意与浪漫色彩的日子。其节

正文 :

怎样才能过一回古画里描绘的风雅生活呢?想象一下,簪花漫步、吟诗作画、围坐品茗,何其美哉。好在,春日里的花朝节如期而至,为我们送来了一个难得的体验机会。

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诗意与浪漫色彩的日子。其节期因朝代和地区而异,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当日,古人以游春赏花、扑蝶挖野菜、祭祀花神等方式庆祝,祈愿花神庇佑,万物繁茂。这些精彩的生活瞬间被历代文人墨客用画笔定格。

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这幅画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宫女们的生活场景。画中仕女们或在浇灌花卉,或在折枝插花,或在对镜梳妆,画面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氛围。仇英以工笔重彩的技法,将宫廷的奢华与春天的生机完美结合。

整幅画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感强。画中虽人物众多,但主次关系一目了然,姿态神韵皆各具特色,毫无重复、杂乱之感。仇英绘画技法高超,不仅传承了自唐宋以来的工笔重彩传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妙运用线描、平涂等多种绘画技法,使画面保留了工笔画细致入微、分毫毕现的典型特征,并赋予作品丰富多元的色彩表现力。其别具一格的绘画思维与技巧,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

更可贵的是,这幅画的主题虽然表现的是宫廷生活,但仇英并没有把焦点放在帝王和政治事件上,而是主要展示了宫廷中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画中,虽被禁锢在深宫之中,但宫女们依然通过赏花、游春、歌舞、弹唱等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使得画面极具浓浓人情味和春日朝气。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是花朝节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清代画家陈枚所绘的《月曼清游图》册共有12幅,描绘出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其中二月的《杨柳荡千》尤为引人注目。画中杨柳新绿、红杏初绽,仕女们在芳草地上欢嬉,秋千架上身姿轻盈,仿佛与春风共舞。画面配诗“东风二月拂人和,高架秋千红袖多。五色衣裳耀明锦,彩云相映掠空过……”满满都是欢快活泼的气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与唐代张萱、周昉笔下那种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风格不同,陈枚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画得个个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呈现出一种“倚风娇无力”的柔美姿态。显然,在人物创作审美取向上,他将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奉为审美标准,着力追求一种秀润飘逸的情致。在绘画技法上,此图所描绘的人物不仅造型生动逼真,而且笔致工细严谨,带有宋代院体画风的影子。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清代诗人蔡云以一首《咏花朝》,描绘出古人庆祝花朝节的盛景和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清末著名仕女画家潘振镛所绘的《花神胜会》描绘了12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们头上簪着不同的鲜花,神态各异,有的含情脉脉,有的拈花微笑,有的若有所思,每一个表情都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她们的动作自然优美、神情大方温婉,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展现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与娇羞。

如今,这些画作中凝固的春日图景,正通过当代人的创意实践,被重新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在各地举办文旅活动中,古画中的审美基因被悄然激活。如2024杭州西溪花朝节,是一场由“十二花神”领衔、近200名汉服同袍参与的大型“花神迎春”水陆巡游活动,复现画中簪花、赏红的场景,向如潮的游客展示了花朝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即将举办的2025年潜江市第六届中华花朝节则推出妆造体验、漆扇制作等体验项目,将画中艳而不俗的色彩美学融入现代生活。这些活动不仅还原了古画意境,更通过汉服体验、沉浸式剧场等形式,让游客化身“画中人”,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让现代人真切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也为忙碌生活添一抹温馨诗意。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