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13日在京召开。会上,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继续着力抓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推动《少林寺碑碣(566—1990)》《随州曾侯乙编钟》《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
蜀锦作品 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近日,《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简称《行动计划》)出台,为这两项承载千年历史底蕴的传统工艺勾勒出绚丽未来。按照计划...
农民画传承人在讨论农民画创作 绥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1月12日,孙铁成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黑龙江绥棱县农民画创作室,开始创作冰雪题材农民画《冰韵人家》。随后,创作室的崔亚娟、汪源、赵明...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形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围绕梅花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北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南宋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赞颂梅花高尚情操的诗词佳句。梅花的独特气质和高洁品质受到文人士大夫...
竹子生而有节,主干挺拔,宁折不屈,深受人们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清姿瘦节”“虚心凌云”的竹子,也吸引着历代画家在纸上挥毫泼墨、“开枝散叶”,并以之自喻自勉、寄托情怀。 唐...
王辉《远方梨花开》油画100×150cm 2024年 王辉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油画家,其作品以视野宽广、气势宏伟,造型概括夸张、色彩深沉纯净而独具特色,使画面富有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有一下...
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公众号、小红书等,读书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据说,图书市场确实不太好做。不过,书还是要读的。网络读书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不容易读得细致。像过去那样,边读边思考,甚至翻阅其他书籍,相互参证,才算是真正把书读进去。 ...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阅读网络化的背景下,加强引导力度,抓好“互联网+书法+”文艺创作生产才是硬道理。 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雷州市书协传承有序,宣扬有法,陆续开展了百龙闹春——全国名家“龙”字书法网...
李彬 行草小品 转眼间,2025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年太短,还未及细品初春,就已身处暮冬。 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创作,虽无浓墨重彩之处,但我始终坚持并践行艺术为社会服务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光明大道的星期日下午(油画) 何俊峰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40多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会聚而来,成就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传奇故事。今天,年轻人的创造力仍然渗透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为不断生长的深圳文化注入新的可能...
以金石学史的方法感触历史 金石学,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西汉时期已开始对古代文字和铜器进行研究,但未成体系。至宋代,由于恢复礼制,...
苏醒的黑土地(油画) 180×200厘米 2024年 刘兆武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白山松水 守艺传薪:东北美术文脉精品巡展”全面展示了东北美术的发展历史,同时又联系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这种因为区域的特点而彰显的文脉,在辽阔...
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1951年 齐白石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
河南安阳画家周连华现生活工作于苏州、上海,长期致力于具有中国风格的抽象主义艺术创作。在绘画中,她强调追寻内心最真实的感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越性”与“写意性”融入抽象色彩的表现之中,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强烈的艺术风格。1月5日至15日,...
2021——新时期的沙洲村(雕塑) 谭建明 雕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形式,承载着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憧憬。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谭建明在传统和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点,走出了一条承古而不泥古、...
祁凤麟在深山里搜集文物 通河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2024年底,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届“最美龙江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的通知》,确定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33个团体和个人入选黑龙...
意大利专家卡洛(左二)在大足石刻舒成岩造像修复现场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以摩崖造像为主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始建于初唐,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1999年12月,...
画院是我国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年来,画院艺术家不断推出优秀美术作品,提出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对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前,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新时代画院...
杨国光先生近影 日前,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年届九十岁高龄的杨国光先生捐款人民币五万元,驰援西藏日喀则定日地震灾区人民生活恢复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杨国光先生捐赠作...
以跋文体悟人生 苦禅先生常以“笔记体”或“说部”的文体作画中题跋,以自己的体悟或讲述故事的形式,达到自警或教化的目的。观此类作品不但可以欣赏苦禅先生的精良笔墨,同时也体悟他对人世间的各种思考。 《鲶鱼双蟹》以寓言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