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内庄严肃穆,雕像彰显抗联精神。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供图 近日,深化东北抗联历史研究 讲好东北抗联历史故事座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为这片浸润着抗联热血的土地注入新的思考。作为东北...
《强音——祭老舍先生》 140×110cm 布面油彩 2002年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看刘曙光的画,我们既可见知者畅快的喜悦,又可见仁者无言的端庄。在其近期创作的《活力源》和《黄土风骨》两个油画系列中,水...
李爱国《风色》105cm×230cm 2023年(纸本) 在绘画的世界里,笔触是画家情感与技艺的直接流露——既要能挥洒出如雷霆万钧般的强劲力道,也要能勾勒出似清风拂柳般的含蓄韵味。 而支撑这种刚柔并济的创...
在数字化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场景出现在大众视野,数字媒体艺术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已诞生了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和创作空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施美育的核心载体,也是“五育”融合的关键纽带。然而,当前美术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重技轻道、师资队伍能力素养不足、教学评价滞后等问...
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发布,45项具体措施将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该三年计划透露了2027年中轴线的面貌:届时,“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的腾...
4000多年前的古蜀人指纹是啥样?在“成都世运会”(2025年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的采火棒上,一枚宝墩陶器上的指纹被精准复刻于握持处。当现代人的手指覆上远古先民的指纹印迹,象征着文明的火种跨越数千年生生不息。 宝墩古城遗...
盛夏时节,热浪翻涌,整个世界似乎都被这炽热的气息包裹。扇子作为传统的纳凉工具,也因文人墨客的介入,成为诗画雅集的载体。古人凭借清逸灵动的笔墨,于一方小小的扇面之上,精心绘就众多佳作,尤其那些以消暑避暑为主题的创作,更在炎炎夏日为我们送来沁人...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一俗语,意为早晨饮茶吃汤包,晚上泡澡放松,直白勾勒出扬州人闲适的生活方式。在扬州,沐浴可不是简单的洁身行为,而是充满历史厚度的文化符号。在汉墓出土的文物中,便藏着解码这份文化基因的密钥。 ...
《天大地大》系列 纸本设色 方土作 《天大地大》系列绘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绝非随性挥洒,每一笔都藏着对“心界”的思考。那时我常凝视天地辽阔,便想借宣纸与墨色的浓淡干湿,探寻心灵挣脱束缚的可能——当笔墨跳出惯性,或许能透出释放...
走进泉州古城的老巷,转角处的彩塑泥偶店总像藏着魔法盒。憨态可掬的“阿福”泥偶,脸颊涂着圆圆的红晕,身着大红色对襟袄,腰系翠绿绸带,双手捧着金灿灿的元宝;造型精致的“掌中木偶”泥偶,以梨园角色为原型,红脸关公身披红袍,点缀翠绿云肩,灿金色...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丰富的创作技法和艺术风格,能够充分展现出本土绘画艺术的独有韵味和魅力。中国画画家极为重视作品的构图表现形式。千年前,南朝知名画家谢赫提出了“六法”,其中“经营位...
《牟轩拓砖(蔡哲夫谈月色题跋)》、吴晓峰《云集清供》 【摘 要】谈月色是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女金石书画家,擅长诗书画及篆刻,尤以瘦金体入印著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世界上不同区域的人们看待世界的原初方式不同,便产生了多样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根脉的传承发展与丰富的物态遗存铸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文明。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有两千多个民族生息于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雄奇的自然风光催生出多彩而丰富的非洲...
【学术争鸣】 “昆仑石刻”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目前讨论主要集中于石刻真伪问题,正反两方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金石学、地理学、神话学等视角出发,对石刻年代提出多种判断,除秦代刻成与今人伪作两种观点外,还有刻于新莽时期...
【学术争鸣】 笔者长期在海外从事始皇帝研究,近期通过新闻报道得知始皇帝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发现,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在梳理来自中国的信息的同时,我也尝试总结了自己的见解。我得知这块石刻的存在是在6月初。我正参与电视纪...
日前,“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研讨会分为主旨...
图①:《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图②:《护宝寻踪》海报。 图③:《国宝奇旅》剧照。 图④:《赵小姐的日记》剧照。 图⑤:《...
民间艺术旺盛的生命力根植于广袤的乡土之中,“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这句民间谚语,生动概括了民间文化极强的地域性与多元化特征。随着“艺术活化乡村、文化浸润田园”等理念进入“魅力乡村”的建构之中,乡土文化也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如何从内涵和外延...
鹤庆银器 近日,“民艺中国与当代乡建——乡村手工艺振兴案例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展。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展览聚焦手工艺与乡建的共生关系,对全国范围内38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