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TTT谁是瓦解亿元时代的“波斯猫”?

来源:网络 编辑:未知 时间:2013-01-24 10:20 阅读量:1033

导读 :
2012年12月4日,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在北京保利书画夜场中以1.012亿元成交,成为2012年内地秋拍唯一一件过亿拍品。而此时,距离各大拍场频频爆出亿元拍品的“亿元时代”仅仅不过三四个季度,业界对拍品“冲亿”的激情也刚刚露出膨胀

正文 :

2012年12月4日,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在北京保利书画夜场中以1.012亿元成交,成为2012年内地秋拍唯一一件过亿拍品。而此时,距离各大拍场频频爆出亿元拍品的“亿元时代”仅仅不过三四个季度,业界对拍品“冲亿”的激情也刚刚露出膨胀的端倪,就骤然纷纷退场。是什么造成了“亿元时代”的突然离去,除去外部经济整体下滑的客观因素,这样的离场是否还有旁的解读?

亿元时代诞生记

近年,当国际艺术品市场作品价格动辄超过几千万英镑或者上亿美元时,流传于民间为数不多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自2009年起也开始向亿元靠近,并不断给市场以惊喜。

2009年春,北京匡时的八大山人《仿倪山水》以8700万元人民币成交,嗅觉敏锐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画吹响了中国艺术品“破亿”的号角。当时,虽然世界经济正经受着金融危机的诸多挫败,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却意外地感受不到一丝寒气。特别是那年的11月22日,从入夜开始,一种前所未有的拼杀之气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中弥漫开来。当时,因为屡屡在各大拍场斩获重要拍品而备受关注的上海藏家刘益谦,看似满脸的漫不经心,甚至和坐在身边的朋友谈笑风声,但他的目光在拍卖师宣布第5125号拍品以2000万人民币起拍的时候,就凝聚在一起并流露出势在必得的笃定。

这是一幅明代画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手卷,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引首为乾隆题“游艺神通”四楷书,卷中钤乾隆诸玺并行书题跋。此外,宣统鉴藏印一方。清宫旧藏、散佚之迹明晰可辨。北京保利在拍卖前就给予了这幅手卷以重点宣传。“吴彬作品传世稀少,大多为博物馆收藏,流散于民间的可谓凤毛麟角,而入藏清内府并著录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共十八件,其中有乾隆题跋者仅此一件。卷中的乾隆题跋行书流畅,每一位罗汉都有描述性的吟咏。”因此,在开拍前,不仅以刘益谦为代表的藏家,那些被2009年火爆异常的艺术品市场烧得有些错愕的媒体,也将视角落在了《十八应真图卷》的最终成交额上,期盼纪录的诞生和刷新,已成为那年拍场的主旋律。

《十八应真图卷》拍卖开始时,已过凌晨12点,“场上看热闹的人大多都已散去,只有100多位行家。”围观的媒体曾一度担心这件重要拍品的买气不足,谁知买家间的竞价异常激烈,“现场30多部委托电话全部占线”,刘益谦判断,这30多部电话中一定有林百里、赵涛、王立平、王耀辉、陈郁、何炬星等藏界大鳄,而现场竞买者更是纷纷举牌。“刘益谦在竞价到800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就不再举了,静待这件东西的价格在多方争夺中轻松突破了亿元大关,然后仿佛等所有对手都显得疲倦时,他以1.6912亿元成交价的绝对优势,一举拿下该件周旋于场内外长达半小时的拍品。”当时亚洲大酒店内一片欢腾,“因为这是内地拍场第一件过亿的拍品,它承载了业界对一个行情的无限憧憬。”

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就在《十八应真图》的热度仍在场内外灼烧时,紧接着它的下一件拍品,曾巩的《局事帖》,也在多方争夺后,最终被某郑姓买家以1.0864亿元人民币成交价收入囊中。再次加深了“亿元拍品”在这年秋天带给人们的惊叹。据知情者透露,该郑姓买家在第二天中国嘉德的“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中,又以1.00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购入《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记者留意到,在《十八应真图》和《局事帖》之前,北京保利另一个“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中,刘益谦就从2000万元人民币的起拍价,一路拼杀,最后以9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击败对手,购入一幅齐白石的《可惜无声》册页,差400多万问鼎亿元大关的手笔,本已打破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纪录,但很快成为中国艺术品亿元之路的一块基石,将之后相距不过两三小时的《十八应真图》和《局事帖》捧到亿元的台前。

可以说,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夜场正式拉开了中国艺术品“亿元时代”的序幕,在此后的一两年时间内,业界对“亿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

其实,2009年秋季的亿元行情,在那年春季时就有了崛起的端倪。5月29日晚,同样在北京保利拍卖夜场中,一幅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以38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40多分钟的角逐,以6100多万元人民币被刘益谦竞得。“当时有很多向这件藏品‘打枪’的行家,劝刘益谦不要买这件拍品,但后者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不仅如此,刘益谦在之后一天的中国嘉德拍场中,又以58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竞得一幅宋人的《瑞应图》。这两幅宋人古画,将中国古代书画的价位拉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价格区间,并引起了艺术圈外普通公众的关注。“连当日的央视《新闻联播》都予以报道,中国艺术品市场因为天价而从小众走向了大众”。

亿元鼎盛的2010年

受2009年秋季行情的提升影响,2010年起有人这样形容“亿元拍品成了‘易碎品’,价格纪录随时都可能被打破。”

2010年春季,张大千的《爱痕湖》在中国嘉德被知名林姓藏家以1.008亿元人民币购得,这个价格又随后在北京保利夜场中分别被以1.2992亿元人民币和1.3664亿元人民币成交的钱维城《雁荡图》和王蒙的《秋山萧寺图》打破。而这两幅作品价格刚被媒体爆出不久,市场就又因为一幅以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的黄庭坚《砥柱铭》而炸开了锅。亲历者形容当时拍卖现场的情景时说,“《砥柱铭》从9000万元起拍,一直到3.9亿元落槌,很多人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而购买该幅作品的北京王姓藏家,也正是因为这件拍品而开始受到关注。也许从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阶梯,突然飚升至4亿多元人民币,超出了公众所能接受的理性范围,质疑也随之而来。不久就有某媒体爆料,称《砥柱铭》真实成交价仅为8000多万元人民币,一时间舆论哗然,“直到北京保利出示代《砥柱铭》卖家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的存根。存根显示,计税金额为3.9亿元,税率为2%,实缴税金780万元”,事件才得以平息。

到了2010年秋季,公众对过亿元拍品开始习以为常,而亿元拍品所涉及的门类也从之前的古代书画延展到近现代书画及古玩杂项等。根据公开的资料可以查到,中国嘉德“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萃”中,王羲之的草书《平安贴》以3.08亿元人民币成交,同场的陈栝《情韵昙花手卷》以1.1368亿元人民币成交。北京翰海拍卖中,一幅徐悲鸿1938年所作《巴人汲水图》以1.7136亿元人民被山西赵姓买家竞得。而北京保利在那年秋天,一把宋徽宗御制琴以1.3664亿元人民币被一位低调的南方藏家购得,一幅宋《汉宫秋图》手卷以1.68亿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如此,这年秋季,亿元行情也终于突破了北方地域局限,在南方开花结果。“八大山人1705年作的《竹石鸳鸯》在西泠拍卖中以1.1872亿元人民币成交。”

风云突变的2011年

2011年春,西泠拍卖一幅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人民币被浙江虞氏藏家收入囊中,当时媒体盛赞其“不仅创下任伯年单件作品拍卖纪录,也显示出市场已关注到海派绘画这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洼地。”

2011年秋,拍卖季已近尾声时,新疆广汇美术馆以2.6亿元购入徐悲鸿《九洲无事乐耕耘》给出现颓势的市场打了强心针。

然而从2010年持续至此的亿元行情,经过一年的全面发酵,突然就有了变味的迹象。“各大拍卖公司被‘亿元’绑架,纷纷开始找寻‘大东西’,仿佛自己的拍场如果没有一件拍品能够过亿,就被边缘于所谓的‘亿元俱乐部’。”当时不仅大拍卖公司执着于‘亿元’的概念,连一些本身口碑就不佳的小拍卖公司,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亿元’的招牌,令本身就不明就里的普通公众加深了对拍卖业的芥蒂。

这一年,整体经济环境欠佳的副作用,也逐渐影响到艺术领域。“中国有实力玩得起‘亿元拍品’的人不过50人,在这样一个极小的圈子中,几个人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影响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亿元行情。也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资金链成为亿元拍品遭遇拍后不付款‘厄运’的导火索。”

然而,无论买家出于什么样的理由不付款,当“过亿拍品”因为天价成交变为公众事件时,如果之后被爆料未付款,那么,由此所引起的公众情绪已不再关系到爆料的真实性,而是演变为针对整个拍卖行业诚信的质疑。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在品牌拍卖公司成交的过亿拍品共约20多件,其中多件至今拖延未付款或无力付款的几乎是这些公司历史成交最高的,比如中国嘉德以4亿多元人民币被湖南广电集团旗下电广传媒买走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等。

除了过亿拍品屡屡遭受不付款,一些小拍卖公司,也纷纷打起亿元的名号,颇为执着地制造着各种丑闻。比如北京某拍卖公司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价格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事后,被业界当作笑料,直指“汉代玉凳”为高仿赝品,该拍卖公司涉嫌“拍假”和“假拍”。因为根据基本的历史知识,汉代根本没有“凳子”。 再比如,某小拍卖公司一年之内对外公布的数据中,竟然有几件过亿甚至过数亿的拍品。

此外,2010年至2011年是金融资本急速涌入艺术品市场的一年,据统计,当时共有数百只各类艺术品基金纷纷上市。其中不乏巨额资金。而基金发行方,有专业的拍卖公司、机构,比如民生、国投、邦文、歌德、保利投资、中融以及雅盈堂等。但也不乏在艺术品领域缺乏经验却谙熟金融体系的基金操盘手,后者在未来的兑换期内可能会遇到困境。

亿元行情盛极一时后,在2011年潜伏着各种危机。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