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像”四人水墨作品巡回展
展览名称:“体像”四人水墨作品巡回展
展览时间:2016/03/25~2016/04/05
展览地点:江苏 - 南京
主办单位:江苏省国画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参展艺术家:刘西洁 姜永安 杜小同 秦修平
策展人
水墨的当代性—《体像-中国画四人展》序
周京新
选择了中国画,必须首要面对辉煌的传统。中国画的传统资源极其丰富,我们既要足够地谦逊,又要足够地小心。偏食容易肥胖,也容易营养不良。因而在向往昔的经典致敬的同时,我们应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和锋芒。
这便引出了水墨当代性的话题。我以为,水墨结缘当代应归功于水墨极具个性化的语言神韵——当代性问题最终还是绘画语言的问题。此次姜永安、刘西洁、杜小同、秦修平的水墨四人展,作品风貌虽不尽相同,但因水墨语言的统摄,而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当代性。因此说,此次展览可视为他们关于水墨当代性问题的思考与对话。
此次展览的四位画家正处丹青盛年,且均已为自身在当下画坛拓展了一定的艺术空间。他们能以此等方式水墨演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可谓既有个性才情又不乏学术的高度。刘西洁的水墨人物往往诙谐幽默中透发出现实意义的无助、嘲讽与自嘲;姜永安的“脸书”系列很有历史感,笔墨与可亲可感的历史人物圆融无碍,相得益彰;杜小同笔下游泳的人,犹似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秦修平的顽皮的胖子已为自身的符号化标签,颇耐玩味。不难见出,四位的水墨均呈现出一定的创建性,而非在传统资源中亦步亦趋,随波逐流。我们常说要入古出新,对于画家而言最好要以作品说话。我相信,一代代的绘画大家均是承袭中的创造者。
关于水墨当代性,因人而异,只能和而不同。不过我以为,当代性水墨无一例外是新的、好的、独特的。不论审美上的“陌生化”还是对绘画史的正面应对,均表明唯有既“新”又“好”又“独特”的水墨创作才最有意义,也最易成为时代的经典,并得以进入历史。希望四位能在水墨的创造上永不停息,不断精进。
参展艺术家:
刘西洁
1964年生于西安,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姜永安
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鲁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杜小同
1972年生于陕西富平,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获学士学位,200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副教授。现居烟台。
秦修平(秦寿平)
1973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95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师从周京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