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8-11 10:31 阅读量:45
导读 :
苏轼对王维的画作《蓝田烟雨图》有过这样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流淌千年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诗歌和绘画互动发展,成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艺术双璧。
唐宋八大家是中华文化瑰丽的名片。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
苏轼对王维的画作《蓝田烟雨图》有过这样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流淌千年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诗歌和绘画互动发展,成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艺术双璧。
唐宋八大家是中华文化瑰丽的名片。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革新勇气,柳宗元寄情山水、心系苍生的深沉情怀,欧阳修引领文坛的大家风范,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卓绝才情与旷达胸襟,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锐意革新,曾巩文章的严谨朴实,共同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今天,面对巍如高山的宗师文豪,人们该以何种方式撷取精粹,将沉淀千年的养分注入到新时代里?
8月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办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9件精品力作,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唐宋八大家的诗歌意境和艺术人生,描绘穿越千年时空、融入血脉的民族精神。
刘万鸣的《柳宗元诗意图》生动展现柳宗元《笼鹰词》中“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的豪情壮志;龙瑞的《苏辙诗意——松风》借景喻人,彰显了苏辙淡泊名利的“松风细雨清澄之境”;潘鲁生的《苏轼咏梅》,再现了“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的诗意;高云的《东坡赤壁赋》高度还原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心境;田黎明的《〈醉翁亭记〉·水清而石出者》生动再现了欧阳修畅玩醉翁亭的惬意;徐福山的《朱竹寄情》尽显苏轼笔下的“朱竹”神韵;牛克诚的《坡翁赤壁词赋意》营造出超然物外、旷达洒脱的意境;卢志强的《文章钜公——唐宋八大家画赞》塑造了唐宋八大家的璀璨群像;吴建科的《马说》生动展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哲思。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组织此次展览,是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的影响,是借影像艺术转向绘画艺术的新方式,以书画的形式展现了唐宋八大家的风采。“中国国家画院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提倡‘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的艺术理念。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举办此次展览,就是希望通过书画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宋八大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刘万鸣说。
“此次展览对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国画的精髓从来不局限于造型的精准或形式的美观,更在于其背后厚重的文化积淀与深邃的精神内涵。唐宋八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其承载的文化精神与人文风骨,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极具深度的表达内核。此次展览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题,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有益启发。”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孙克表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赵建成创作的《百代文宗·韩愈》以演员何冰所饰演的中老年韩愈荧幕形象为蓝本,将其铮铮铁骨、凛然正气绘入肖像。在赵建成看来,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面诠释了当代中国艺术的文化高度与内涵,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中华文脉与当代语境的关联展开,生动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作品中,既能感受到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敬意,也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当下新语境中对文化精神的再探索、再创造,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时代的回应,正是此次展览所承载的重要时代意义。
“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与文学的跨界对话,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精神共振。这些创作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将唐宋八大家的精神基因植入现代语境。”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从柳宗元的《江雪》中看到画面之孤绝,感受到意境之深远,创作了山水画作品《独钓寒江雪》。作品以雪景为载体,整个天地被冰雪凝固,山峦如裹素缟,飞鸟绝迹,人烟尽灭。浩渺宇宙间只剩一江寒水蜿蜒,漫天飞雪无声坠落。一叶孤舟如墨点浮于水面,蓑衣斗笠的老者垂竿而坐。雪幕如帘,将他与尘世彻底隔绝。画面局部运用干笔皴擦,以表达荒寒之境,与灰色寒江形成鲜明的干湿对比。雪落不止,江流渐隐,意境幽远。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展览策展人陈明表示,作品围绕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和文学创作,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唐宋八大家的诗意、境界和风骨。三代艺术家作品在形式语言、图式章法上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老一辈艺术家以高超的笔墨技巧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年一代艺术家体现出传统中寻求发展的雄心;青年艺术家则表现出探索新的艺术形式的活力。他们共同以诗、书、画、印和雕塑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