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丹青问道·五岳行吟——当代画家在AI时代重寻山水真谛

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5-25 10:30 阅读量:148

导读 :
编者按: 5月18日,“画说五岳•泰山写生”研讨会在燕京书画社琉璃厂分社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众多艺术界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参加研讨会嘉宾有:燕京书

正文 :

编者按:

5月18日,“画说五岳•泰山写生”研讨会在燕京书画社琉璃厂分社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众多艺术界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参加研讨会嘉宾有:燕京书画社社长石占成,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李耀林;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傅以新;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纪清远;民建中央画院院长于永茂;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彭利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呈修;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郭正英;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CCTV书画鉴定专家李学伟;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舒乃仁;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卢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孙佩杰;燕京书画社社长助理隋永刚等,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李耀林主持。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纷纷发言,对“画说五岳”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提出了众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观点不仅对本次“画说五岳•泰山写生创作展”意义非凡,更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燕京书画社社长 石占成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以新

中国画学会理事 邓远坡

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彭利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呈修

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 纪清远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郭正英

民建中央画院院长 于永茂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 舒乃仁

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 卢平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李学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佩杰

燕京书画社社长助理 隋永刚

研讨会主持人 李耀林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我们邀请了许多在京的老艺术家,美术理论家、评论家,一起做一个研讨。

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研讨,这是一次灵魂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真正的艺术要有真情实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傅以新:把写生当成一种生命的一部分,要去思考,去探索新的方法。

聚焦中国山水画,这是一场关于写生与创作的深度探讨,这是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思辨。从李可染的写意到今日的多元探索,中国山水画的文脉始终在流动中传承。

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 纪清远 :这个山水的确是中国传统书画最具代表性的画种。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如何看待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群贤毕至论山水,妙笔丹青画五岳。5月18日的燕京书画社琉璃厂分社,成为了艺术界人士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舞台。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一个画家要从现实生活当中发现美,能够捕捉到这个美。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你不是说画这张画就叫创作,你还得形成你自己的风格,你自己的样式,你自己的语言套数 。

燕京书画社社长助理 隋永刚:如何在壮美的自然山川中,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作品,是当代画家始终面临的新课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唯有岱宗镇坤乾。当千年丹青笔触与万仞山岳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展开。这场汇聚艺术界泰斗与新锐的盛会,以“写生与创作”为经纬,织就了一幅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水墨长卷。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越有这种丰富立体的多项的观察,和这种学术的研讨,才能帮助我们的创作,能够丰富我们自己的思想。

燕京书画社社长 石占成: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学术作为五岳的将来的这个主题当无人机航拍的现代视角遇上千年不变的宣纸笔墨,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山水画的时代表情。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我觉得中国画有前途,我们的山水画有前途。

当千年古画的笔触遇见泰山的云海松涛,当传统文脉的沉香碰撞当代艺术的思辨,“画说五岳·泰山写生”研讨会以笔墨为舟楫,载着中国山水画的初心与远方,在燕京书画社的墨香雅韵中扬帆起航。五岳写生将是五座文化路标,指引当代画家在AI时代重寻山水真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这座被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山,这座孕育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哲思的灵山,在2024年的深秋,迎来了七位当代画坛翘楚,燕京书画社“画说五岳”艺术项目的首站,就在这五岳之尊的泰山拉开了序幕。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要通过真正的,认真的,真诚的写生,来提高我们自己的创作水平。

七双慧眼,七支画笔,七种笔墨语言,共同解构着这座承载中华文明密码的圣山。他们不是简单的摹写者,而是以笔墨为镜,在层峦叠嶂间照见自我,以明快笔触对话天地,在禅意空灵中叩问永恒。

燕京书画社社长助理 隋永刚:他们根据泰山的特点,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对壮美的泰山景观进行创作,勾勒出不同的泰山印象。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CCTV书画鉴定专家 李学伟:个性明显,每个人都发挥出来自己的特长。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这五岳真画得好,好在哪里,这几位画家功底扎实,态度诚恳,真正热爱艺术,热爱真山真水。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郭正英:他们虽然是七个人,但是他们七个人都用不同的精神气质,表现手法,笔墨的一种特点,反映自己心中的泰山,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细微处,宏大处,不管是造型还是他的这个营造,都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想法,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画的非常好,七个人各领风骚,各显其能,能把山水泰山用现代的一种笔墨,现代的一种理解,画到这个程度,我以为相当不容易了。

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 卢平:他们每个人都是继承传统上有所创新,但是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这个风格这东西啊,他不是呃,就是刻意去追求出来的,而是你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不断的创作当中,时间长了之后,慢慢形成了一种风格,我觉得他们七个人画都非常棒。

在泰山的峰峦之间,艺术家们化身敏锐的观察者,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探寻着泰山的神韵。他们的画笔饱含激情,将泰山的壮美与神奇,定格成一幅幅灵动的画卷,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跃然纸上。这些卷轴既是自然造化的摹写,更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当代诠释。燕京书画社四十六载沉淀的企业美学,此刻化作连接古典与创新的桥梁,让观者听见了松涛与都市的共鸣。

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书画鉴定专家 李学伟:认识不同呃,理解程度不同啊,艺术再创造的这个手法不同,所以出来的作品就不同,那这整体来看,就是说,这七位画家,都能体现着自己的艺术风格。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郭正英:我说这个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再大的画家,再大的大师,在自然界面前都是学生,真正伟大的大师是自然界,自然界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博大精深,它会给你无限的这种想象力,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根本上的一种启发,对画家更是如此,所以这个写生,我也觉得这里头学问深奥,这个这个艺术是来自生活,但是生活一定不是艺术,他一定是经过提炼,通过主观的提升,提炼概括,情感的转化,形成的一种东西。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这里面需要你很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这里边也包括这个对社会,对人生一切的这种见识,都会变成这个绘画里面的,他的一笔一墨,实际上在写生当中,能给画家无尽的营养和激发,那里边真是,李可染先生说,这个做大自然的小学生,这个老老实实研究大自然,不是说艺术创作老实,你这个课必须得有,要不然你说我画心中之山,心中之山它也不是空的呀,是吧他必须有具体的形象来支撑你才可以,对吧所以我觉得在写生当中,我们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体会,激发,使他的创作慢慢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写生时情感与思考的结晶,彰显着他们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大胆创新。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中,“对景写生”从来不是简单的描摹。这背后,是艺术创作最朴素的真理——自然给予的震撼,必须经过心灵的沉淀与提炼,才能化作笔尖的真情。

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 彭利铭:如何的把我学的那点本事和我平时的这点积累,通过这次写生与生活的与大自然的这种对撞所蹦出来点火花,那点真情,那点内涵的文化,能够给他组合到一起,成为我们的作品,我们现在到了这个时代,要有一个大的格局,大的胸怀,大的创作,能够画出一些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体现我们这种现在这种画家的这种面貌,那种文化内涵的作品,我想才能真正的无愧于我们的每一次写生。

这些画作,不仅是泰山自然景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情礼赞。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精神的当代回响。当七位画家共同展开那幅十米泰山长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松石云泉的具象呈现,更是中国艺术家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当代诠释——泰山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风景,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

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 彭利铭:泰山不高,但是泰山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文化太深了。

那些在岱顶寒风中凝结的线条,在松涛声里晕染的墨色,此刻化作丈二匹宣上的视觉史诗。观众驻足画前,既能触摸到李可染“可贵者胆”的写生真谛,亦能感知新时代语境下传统笔墨的破茧新生。李可染先生的山水写生观,如同一座灯塔,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让其与时俱进,成为了众人探讨的焦点。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我们是得认真去写生,写生的前期的准备,后面的觉悟,再次的提炼,它是一个非常非常艰苦的慢工的过程,快不了所以我觉得啊,尤其中国画,耗你的神,耗你的精力。

写生,是画家与山川的对话。但若只停留在“照景说话”,便永远困于古人的范式里。真正的艺术,需要画家带着自己的体温去触碰自然。正如石涛所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与墨块,实则是画家对光影、气韵的取舍,是对“画什么”“为何而画”的深刻叩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佩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那么这次展览,这个神遇和迹化啊,我从画面当中,也在仔细的分析,各位画家的风格,各位画家的笔墨语言,表达的非常的好,我觉得是我一个学习的范本,那么现场的写生,其实遇到很多的问题,画家的空间感,画家的速写感,画家的记录感,其实是一画家综合的表现,所以这次展览啊,确实对我的启发很大。

民建中央画院院长 于永茂:这个山水画写生呢,在自然当中呢,更多的是取舍,我们要画的是什么,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啊,这幅画我们要画什么,我们更多的很多画家没想过,就是照景画啊,实际我觉得啊,我们在这个这幅画里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呈修:也就说在这个写生的这个基础之上,有了素材,怎么样去再创造,把自己的认知,把自己的修为,把自己的这个大自然这个方法的总结,是吧总结成自己的一个方法来创作,这个很重要,这个这次写生里边好多这有这种迹象。

创作的真谛,在于将自然之象化为心中之境。老一辈画家们深谙此道——他们带着写生的鲜活记忆回到案头,以文化底蕴为根基,将山河的呼吸与个人的哲思交融。这种“消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敬畏,更是对突破的渴求。没有文化托底,笔墨便失了筋骨;没有自我修为,丹青便少了魂魄。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你有没有这个古人的那种文化内涵,作为个托底,作为你这个基础,你这就不容易了,我觉得好像还是这个确实有一个这个文化内涵的问题啊,当然我如果缺少了这种文化内涵,你中国画,中国文化,中国画吧,没说你还是在世界上站不住的。

中国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邓远坡:李可染先生,还有石鲁先生,还有其他的一些老先生吧,他们也写生,但出来的东西,感觉呢无论格调好,胸怀也好,他的容纳量也好,这感觉就是非常的高级,这这里边吧,这个除了艺术事项以外,这笔墨的功夫的积累,我看也是对绘画最后做成能成为名作的,很重要的一种支撑。

今日的创作者们,正以多元的视角诠释着民族精神的厚度。有人取山势之险,有人追云水之柔,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在追问:如何让笔下的山川承载时代的呼吸?答案或许藏在那支始终蘸满真诚的笔里——唯有忠于自然、忠于内心,艺术才能真正跨越时空,让千年山河在笔墨间重生。

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克:发现了是AI以后,出来以后啊,这个这中国画咱们倒站到一个高点上来了,但是我对中国画,我们从心灵出来的东西,心灵的创造,你内心的情感,你做一个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底蕴,你作为一个人格的要求等等,都在综合性的领域中。

从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呐喊,到新时代艺术家的文化自觉,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山水对话仍在延续。我们看见:传统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永远在生长的文化根系;写生不止于山川形胜,更是艺术家的精神还乡。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中国山水画的新篇章,正在这登高望远中徐徐铺展。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届理事 北京美协原副主席 李耀林:你靠别人是不行的,艺术还是得靠自己的眼睛和理解他才有艺术创作,是吧呃,这个经典的东西一定是肯定是要学习的,作为我们已有的人类的财富和经验,但是艺术他就是这样,很残酷,你有没有自己的东西和新东西,对每个画家都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艺术从不是对过往的复刻,而是带着温度的创造。当写生的足迹化作心象的轨迹,当文化的血脉融入创新的笔触,这便是中国绘画最动人的当代叙事——山河不老,笔墨常新。这场思想盛宴不仅为“画说五岳”首站成果注入学术深度,更为中国山水画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傅以新:我想有这种这个题目摆在前面。才能触动画家去探索,否则我们就永远停留在古人的那个经典的作品前面,不能往前跨一步。

五岳,是中国山水的经典代表,蕴含着无尽的艺术宝藏。随着时代变迁,当代审美不断更新,如何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山水作品,成为了画家们面临的挑战。燕京书画社推出的五岳写生项目,历时五年,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契机。在五岳的山水之间,艺术家们可以提炼独特的创作语言,传播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以当代审美的视角,用构成美学与色彩语言,展现祖国山河的壮美。

第八届中国美协理事 彭利铭:我们现在的画家拿起我们的画笔到那去,松依然是那棵松,石依然是那颗石,但是如何能把我们画家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这点也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 舒乃仁:我们这个五岳呢,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那么燕京书画社呢,首先呢把这个五岳,作为这个让画家表现的对象,来推出这么一个展览,推出研讨会,我觉得这个是可以说是,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意义,要通过这样的一个展览,展现我们这个,我们民族的这种一种精神的话,我觉得五岳,可以作为一个代表,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展览,也是我们记载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风采。

这场艺术盛宴的背后,是燕京书画社四十六载的文化积淀。从李可染、白雪石到当代名家,“书画+旅游”模式早已让琉璃厂成为艺术地标。现任掌门人石占成深谙“笔墨当随时代”之理,实现其“从卖文化到做文化”的转型路径,在坚守“书画+旅游”初心的同时,更以“品牌化、学术化”为燕京书画社注入时代血脉,搭建起学者、藏家、媒体的立体网络。正是这份守正创新的智慧,让泰山写生从简单的采风升华为系统性的文化工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呈修:用这个画说五岳的方式来致敬燕京书画社的五十年,这个很有意义,这又是高峰,还是画的高峰。

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 彭利铭:无论当年的经营到现在的提倡学术,应该说燕京书画社为我们的艺术家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所以燕京书画社有燕京书画社的号召力感召力。

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 纪清远:燕京书画社在这方面把握的学术性的高度,一直到现在,燕京书画社到今天,确实非常,我是非常佩服的。

燕京书画社社长 石占成:燕京书画社希望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通过这样的学术研讨,汇集各方的智慧,共同探讨破局之策,真正实现燕京书画社提出的品牌化、学术化、资本化、市场化。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郭正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创意,怎么样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跟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需要倡导的文化自信,文化的政治能够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燕京书画社在这一点做到了,我相信这样的活动,我们美术界、理论界、社会各界都是乐见其成的。

从泰山起步,经衡山云雾,过华山险峰,至嵩山禅境,达恒山幽谷,“五岳”已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为文明互鉴的艺术载体。燕京书画社打造的这场持续五年的艺术长征,正在续写《千里江山图》的当代版本。当古老的“五岳真形图”遇见当代艺术家的个性化表达,我们相信,中国山水画这座文化艺术高峰,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 郭正英:五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也是一种自然图腾,他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心目当中,他就是神山,他神一样的存在,我们这个当下的画家,不去表现他,还要表现什么呢?这是我们的责任,我相信我们的画家一定会用最新的笔墨,最新的一种理念,最新的一种审美,把他表现的越来越好!

致敬所有以笔墨丈量山河的追光者——你们的写生本,终将成为未来文明的考古层。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