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5-04-12 10:30 阅读量:41
导读 :
4月9日,坐落在杭州西湖畔、大慈山脚下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这座艺术馆永久收藏和展出肖峰、宋韧的重要艺术作品,从而成为这对“时代之子”革命文艺的精神闪耀之地。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7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
4月9日,坐落在杭州西湖畔、大慈山脚下的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这座艺术馆永久收藏和展出肖峰、宋韧的重要艺术作品,从而成为这对“时代之子”革命文艺的精神闪耀之地。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7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的肖峰艺术馆开馆暨“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仪式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梁平波,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浙江省武警总队原总队长少将何虎,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叶荣宝,杭州市原政协主席叶明,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钱晓芳等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院长西蒙·伊里奇·米哈伊洛夫斯基,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孙国方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主持开幕式。杭州市原市委书记王国平同志,浙江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党委书记、政委马以芝将军专程发来贺电。
在开幕式上,93岁高龄的肖峰捐赠了他与宋韧80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作品共503件,涵盖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全貌。这批凝结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既是对他们个人创作脉络的完整梳理,更以赤子之心诠释艺术家的文化使命,为现当代艺术研究提供珍贵范本,彰显深厚热忱的家国情怀与不忘初心的时代感召。
许江提出,“携手同志同心,打造国美国标,创作人民艺术,奉献绘画人生。”这四句话是肖峰宋韧两位老师的写照,也是肖峰艺术馆的立馆宗旨。许江认为,肖峰和宋韧都是充满激情的师者,又是卓越的艺术家。肖峰的澎湃激情与宋韧的持重刚毅形成性格对照,他们在创作上共同砥砺前行,在性情素味上的互补展示了同志同心的磅礴之力。
范迪安向肖峰与宋韧两位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与时代同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集美术创作、教育、组织管理于一身的老艺术家作出了突出贡献,肖峰就是杰出的代表。期待肖峰艺术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艺术交流,激发创作活力,为培育更多兼具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精品力作提供平台,进一步激发公众对艺术传承的思考,发挥社会美育功能,为青年艺术家树立守正创新的典范。
金一斌认为,肖峰艺术馆的开馆是对两位艺术家的崇高礼赞,也是杭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见证。他表示,作为美术教育阵地,中国美术学院将从三方面全力支持艺术馆发展——深化学术研究,挖掘肖峰艺术的时代价值;打造育人课堂,让青年学子在真迹中感悟“为艺术战”的精神;推动文化传播,助力杭州建设“东方艺术之都”,携手将肖峰艺术馆打造成杭州的文化之光,照亮未来艺术之路。
余旭红指出,肖峰先生为学校事业的继往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宋韧先生的艺术创作以中西合璧的独特语言和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闻名,作品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艺术的哲思。当走进展览现场,阅读肖峰、宋韧先生的艺术作品和生涯,观者将沉浸于大气磅礴的时代气息,感动于生动细节的人性描绘,从而共鸣于展览标题——“时代之子”。
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回顾了过往的中俄艺术交流,同时表达了对未来更多合作的期待。他表示艺术多元且无边界,不应被定义,在艺术领域应倡导和谐共生。他相信肖峰艺术馆的开馆,将为艺术交流搭建新桥梁,有力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展览分为“旅苏菁华——肖峰留苏作品”“激情赋彩——肖峰归国作品”“同志同心——肖峰、宋韧合作作品”“韧心写照——宋韧作品”四个篇章,呈现二人笔下的历史现场、人民生活与祖国河山,通过色彩和线条凝聚时代的精神,传递民族的坚韧与力量,迸发出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时代最强音。
肖峰和宋韧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成长于革命和战争的年代。他们的艺术人生,与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共和国革命艺术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与民族独立振兴、文化融合自强的漫漫长途的梳理和反省休戚相关。他们将革命人生与艺术生涯紧密相连,将自己的艺术创造融入时代革命的洪流之中。
二人相识结缘后,相依相伴,历经风雨,共渡磨难,共同开展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他们将革命与艺术的内涵推向了更为饱满而典型的境界,深刻彰显了革命志向与艺术理想相互融合的人生意义。正如肖峰自白:“我深信艺术不仅是个体的表达,更是国家民族共振的桥梁。我的作品从未脱离过时代的轨迹,他们既是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回应。”
肖峰与宋韧的艺术生涯,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史紧密交织。肖峰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曾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发展,以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锐意,带领美院开创20世纪90年代的新气象;他将艺术教育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学院的革新,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战地宣传员到文艺战士,从现实主义巨擘到教育改革的掌舵者,肖峰与宋韧用艺术人生诠释了“为时代塑像,与人民同行”的信仰。
肖峰艺术馆以系统性典藏、研究与展示肖峰宋韧的毕生创作为核心使命,深度梳理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脉络。艺术馆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张轲设计,历时十一载精心营造。张轲以解构主义手法诠释“混凝土桥”意象,通过悬浮式悬挑结构与沉浸式观展动线,重构传统空间美学。艺术馆以“桥”为建筑母题的设计语言,恰如其分地隐喻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本质——他们从战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精神旅程,正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桥梁,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中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的诗意表达形成视觉共振。
当同期举行“肖峰艺术馆首展”研讨会,就“社会革命与个体的呈现——时代精神与主题性创作”“生命成长与语言的生成——现实主义在当代”等议题进行讨论。
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