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石渠宝笈》书画从嘉庆时开始流散

来源:网络 编辑:未知 时间:2015-11-11 08:44 阅读量:618

导读 :
观者如堵的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于11月8日落幕。当年,逾万名迹,通过不同渠道,万流归宗,汇聚于皇家禁地。但这里并非它们最后的归宿,被《石渠宝笈》收录并安放在各个宫殿之后,它们又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聚散分合,其中故事复杂曲折程度堪称传

正文 :

观者如堵的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于11月8日落幕。当年,逾万名迹,通过不同渠道,万流归宗,汇聚于皇家禁地。但这里并非它们最后的归宿,被《石渠宝笈》收录并安放在各个宫殿之后,它们又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聚散分合,其中故事复杂曲折程度堪称传奇!

《石渠宝笈》的书画并非都存于紫禁城、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也有储藏。从嘉庆朝开始,这些书画就开始纷纷流散,流散方式五花八门。

赏 赐

早在嘉庆朝,嘉庆帝就多次将宫中所藏法书、名画颁赐给亲王和大臣,其中有些还是极为重要的剧迹。如颁赐给兄弟成亲王永瑆的书画作品中,就有西晋 文学家陆机的《平复帖》和传为唐人韩稦的《照夜白图》。道光以后,赏赐更是有增无已,仅其中一次颁赐给恭亲王奕 ,就有宋徽宗赵佶的《五色鹦鹉图》、陈容 的《九龙图》等名迹,现均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抢 掠

损失最惨重的是兵火: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掠并火烧圆明园,园中所藏书画200余件不是被焚,便是被劫;另一次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宫中书画再遭劫掠,损失更为严重。

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据《石渠宝笈》记载,应藏在圆明园,但1903年英国军官克拉伦斯·约翰逊以不可思议的低价——25英镑,将这幅作品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由于时间久远,其他流散在海外的许多书画作品具体抢掠情况已不可考。

偷 窃

明清两朝,宫中太监偷盗宫中书画器物出宫的事,时有所闻。到了清末,更是登峰造极。溥仪退位以后,后宫管理相当混乱,一些心怀不轨的太监利用各 种手段将宫内价值连城的书画文玩偷盗出宫变卖牟利。琉璃厂、地安门就有太监开的古玩店,专门负责销赃,生意火爆。据溥仪回忆,就他所知,宫内太监们在故宫 盗窃宝贝从未间断。甚至在他大婚时,刚刚行过大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玉翠居然被李代桃僵,全都换成了赝品。宫内盗窃活动之猖獗,可见一斑。

建福宫内储存着大量字画和古玩玉器,都是乾隆帝最喜爱的奇珍异宝,嘉庆帝继位后下令将其全部封存,装满了建福宫一带许多的殿堂库房。溥仪听说建 福宫内很多珍宝被盗,打算整肃内宫,下令清点。然而计划还未实施,建福宫就突然莫名其妙起火,大火烧了一夜,建福宫连同周围的静怡轩、延春阁等烧成焦土, 无数珍宝典籍也都化为灰烬。

后据内务府查点,这次火灾共烧毁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数万册。

解放后,在清点故宫文物时,还发现一些清末民初太监企图盗卖出宫、临时藏匿在宫中犄角旮旯里的古书画,如《法书大观》册,每一件法书上的乾隆玺印、题赞又都被挖掉。此册中有欧阳询《张翰帖》、《卜商帖》,蔡襄、黄庭坚等重要名家真迹,总计52件。

即使贵为后妃,大难来临时也不忘顺手牵羊。最有名的,就是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时,敬懿皇贵妃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瑜妃,早就预感大难将近,已事 先偷偷把大名鼎鼎的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转移到了自己居住的寿宁宫,在自己出宫时偷偷带回了娘家,后来又把这两件法帖卖给了著名古董商郭 葆昌。

转 运

溥仪退位后,北洋政府承诺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中每年400万优待费无法及时足额支付,溥仪在紫禁城称孤道寡,开支浩繁,日渐捉襟见肘,只好或变卖或抵押宫中书画珍宝以弥补亏空,仅1923年,估价卖给汇丰银行的珍贵古董就有80件之多。

溥仪当时非常信任英国老师庄士敦,年轻的皇帝突发奇想,想到欧洲留学,后来又谋划 “恢复祖业”。为了未雨绸缪,溥仪开始以“赏赐”为名,利用其弟溥杰、堂弟溥佳每天进宫陪读之机,携带大批珍贵书画、典籍出宫,从1922年7月到 1924年,将珍贵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运到其父载沣的醇亲王府,最后又辗转转运到天津、长春。

但全国解放后,在清理故宫文物时发现远远不止此数,因为不少隋、唐、宋、元的国宝品名根本没登记到赏赐清单上。

溥仪后来回忆,当初优先选择的是晋唐以来的法书名画,“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 芾、赵孟睢⒍洳热说恼婕#兴韭砉獾摹蹲手瓮返脑澹刑仆跷娜宋铮温碓逗拖墓缫约奥眵璧热嘶摹冻そ蚶锿肌罚旁穸说摹肚迕魃虾油肌罚

最新展览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