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 时间:2024-10-27 10:30 阅读量:59
导读 :
静静的黄河(油画) 32.8×47.5厘米 1963年 林岗
林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油画家,他的人生、艺术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难得的是,他能不断把握时代脉搏,抒写内心感
静静的黄河(油画) 32.8×47.5厘米 1963年 林岗
林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油画家,他的人生、艺术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难得的是,他能不断把握时代脉搏,抒写内心感悟,一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取得新成就,他的艺术创作历程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缩影。散文《青春》中如此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它是使人生充满活力的泉源。”林岗的人生正是实践着这种具有青春精神状态的人生。
林岗,1924年出生于山东宁津,早年参加革命,加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进行学习,之后几十年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首批杰出教授。他的代表作《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在狱中》《井冈山会师》《万里征程诗不尽》《峥嵘岁月》等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2024年是林岗先生的期颐之年。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特别举办“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呈现他70余年的艺术历程。“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央美术学院的“央美精神”正是在林岗等名师的传承中赓续不断。
1950年,在徐悲鸿、王式廓等先生的指导下,林岗开始新年画的创作,思考“如何用一技之长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为人民服务”。年轻的林岗在报纸上看到劳动英雄赵桂兰的报道,感动于周总理领着赵桂兰去见毛主席的画面,于是他着手创作了成名作——新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表现领袖人物与群众在一起的场景。他在画面中非常注重年画的艺术处理问题,不仅参考世界名作《最后的晚餐》进行构图,而且对人物、环境、道具都一一考察、营造,力求真实,此作品从当时许多年画、宣传画中脱颖而出,引起大众观赏的兴味。
1951年,他和伍必端、侯一民、洪波等一同赴朝鲜战场前线写生,用画笔记录并传播了志愿军的英勇形象。1954年至1960年,林岗被选派赴苏联学习美术,在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的约干松工作室学习油画。林岗深知肩负的国家使命,7年间,他拼命学习,经过不断努力,成为优秀毕业生,尤其是对造型的结构和色彩表达有了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他强调画要画出来,而不是“磨”出来。归国后,他在苏联期间的学习作业和心得对于当时的中国油画界有较大影响,拓展了很多人对油画的新认知。
1960年归国后,林岗又很快全身心投入到历史画创作和油画教学中。在历史画方面,他利用自己在苏联所学,努力提高画面的艺术水平。1961年的《在狱中》是他在国内首次尝试用透明画法表现历史题材,试图借鉴西方艺术的精粹来表现中国革命者深沉刚毅的伟大气概,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反响。在创作油画《井冈山会师》时,他深入调研,在情节、构图、人物形象把握等方面都做了诸多探索,很好地表现了“会师”的历史主题,这幅作品也成为一个时期的经典。他说画历史画很难,“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有浪漫主义,要好看。”此后,他又和夫人厐壔一同创作了《东渡》《十里长街送总理》《万里征程诗不尽》《峥嵘岁月》等名作,不断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真实的历史,使得他的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在油画教学上,他希望把在苏联的学习经验传达给国内的学生,尤其是油画色彩语言的基本功。作为色彩方面的佼佼者,林岗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一边不断琢磨并巩固自己的所学,创作一批高质量作品,一边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体会,耐心引导。他在油画色彩语言方面的探索对于中国的油画界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的新风让林岗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和内心新的创作冲动,他认识到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艺术需要有更广阔的天地、更丰富的艺术面貌,需要“百花齐放”,而不要挤在“独木桥”上。他勇敢地向前迈进,毅然进行风格转向,更主动地追求艺术语言本体探索,《火焰山》《沙风》《白发》等作品呈现出表现、意象、抽象的语言特征,在对于风景的描绘中融入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能够放弃之前的成就探索新的领域,在当时的老一代油画家中十分鲜见。正如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所说:“如果将艺术家的创作比作一条河,很多人觉得一岸的风景已经够好,所以终生都在一边靠岸。有些人却不满足于一边的美景,努力想要渡过河去,一旦躲过了暗流巨浪、漩涡礁石,就会看到另一派不同的景致。于林岗而言,他则以写生为渡,看到了两岸的风光。”30余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默默探索,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直到晚年无法动笔。他对艺术的发展有耐心也有信心,他说:“抽象艺术到了中国,一定要有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中国人画油画最后不能跟外国人一样,但是也不能太着急,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慢慢积累。”
我们可以从上千幅已经被涂得漆黑甚至磨破的草图纸张中看到他的坚持和热情。同时,他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油画教学工作中。1985年,林岗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建了第四工作室,教授西方现代艺术并担任主任,为中国油画乃至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在中国油画走向现代的关键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岗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性格的艺术家。他执着于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开拓,执着于油画领域水准的提高和深度研究。他豁达地认为,“创作过程的苦与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我喜欢这种感觉,随心所欲。”他认为,评价艺术最美的词是“中肯”“炽热”。“艺术需要自由、激情、真诚、执着、文化修养、结实的身心,还必须有机遇。”他在笔记中写“行胜于言”,他用行动、思考、作品,代替一般的语言与社会交流。探索艺术的真诚表达、攀登艺术的高峰,是林岗一生的追求。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称林岗是“辛勤、智慧的艺术探索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认为林岗的艺术一直在试图“超越时代的局限”,林岗先生则谦虚地认为自己是“99%的努力加1%的天赋”,他的艺术是“拼命”学出来的。